《染纸》中班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染纸》中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染纸》中班教案 篇1设计意图:
1、《青岛市幼儿园素质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班幼儿要能关注生活中美的感兴趣的事物,积极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制作和绘画,有初步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据此,特设计此次教育活动——染纸。
2、这次活动能使幼儿了解不同的作画材料——宣纸、彩色颜料,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发展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
3、本班在活动区活动时幼儿对染纸比较感兴趣,所以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活动中投放这种材料,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认识染纸工具——宣纸、彩色颜料,引导幼儿学习染纸的基本方法;(重点)
2、引导
幼儿学习感受和表现上下、左右的对称美,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对染纸的兴趣;(难点)
3、养成做事细心、有始有终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生宣纸每人三张、12色彩色墨水颜料两盒、调色盘8个、范例四张、废旧报纸、抹布四块。
活动过程:
一、用比较法让幼儿观察蜡笔画和染纸画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从材料、效果方面进行比较。教师用图画纸和宣纸蘸颜色让幼儿比较两种纸的不同。师幼小结:图画纸不易吸水,宣纸易吸水、容易破。所以小朋友要轻拿轻放不要撕破。放手让幼儿感知、探索材料的不同。
二、请幼儿探索、操作染纸,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节约纸,不能浪费。
1、下面请小朋友用一张纸试一试,可以怎样折,能染出什么样的花纹来。幼儿染完后请幼儿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折、怎么染出来的。
2、师幼小结:可以对边折、对角折,可以折三下、四下······想要花纹大一点,就在颜料中多染一会儿想要花纹小一点儿,就在颜料中一蘸就拿出来。有中心花纹、四角花纹、四边花纹等。
三、将漂亮的范例出示在幼儿面前,请小朋友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花纹象什么?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师幼小结:有三角形、正方形、
长方形、圆形。由五颜六色的花纹组成。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每人只有三张纸要仔细染,不要浪费。
1、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随时把手上、桌上的颜色用抹布擦干净;
2、蘸过后在盘边舔干净,别让颜料滴下来;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把作品打开粘在黑板上;
4、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大胆设计折叠方法。
五、讲评、展览。
1、请幼儿互评,相互说说自己染纸的花纹、色彩等,并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如手绢、围巾、桌布、床单等)给幼儿充分表现自我的
机会;请幼儿说说谁的染纸最好看?为什么?
2、布置展室,展出作品,幼儿欣赏评议。
《染纸》中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了解染纸的由来和染纸过程。
2、学会用不同的折纸方法和染色方法。
3、乐于参与活动,感受积极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已染好的纸。
2、各色的颜料、托盘、棉棒、宣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种染纸作品。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非常奇特的美术作品跟你们分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提问:小朋友你们谁知道这些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幼儿谈一谈。
它们不是画出来的,而是染出来的,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制作一张特别的纸巾呢?那我们一起来制作吧。
二、介绍材料和染纸的方法。
1、介绍材料:小朋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宣纸。宣染用的材料有宣纸和各种水粉颜料,选用宣纸是因为它吸水力特别强。盘子里是水粉颜料。还有棉棒,这些都是染纸需要的材料。
2、讲折纸方法:现在老师讲一下染纸的步骤,首先将宣纸折起来,折的方法有好多种,比如可将纸折成正方形、三角形、卷成长的等,这样可以染出各种不同的图案。今天主要学习对边折和对角折。折好后然后用棉棒占上水粉颜料,让颜料印到纸的一边上,马上拿起让颜料自然阴开。然后在染下一个边,每次染选择1—2种颜色。染好后将纸轻轻地打开,晾干即可。染角的,它是指将纸的每个角都染上不同的颜色,染的步骤跟染边一样。第三种是边跟角都染,你可以染两个角,一个边:也可以一个角两个边随意。
3、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小手绢",请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尝试一下,看谁染的"手绢"最漂亮,小朋友愿意吗?在染之前先请有只小兔子要和小朋友说句话,一起来听听吧。(出示幻灯片)小朋友一起来染"手绢"吧。
三、幼儿染纸。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评价,比一比看谁染的漂亮,让染的好的小朋友谈一谈是怎么染的,用的什么方法。
今天小朋友都学会了宣染,而且染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小手绢",你们表现的真棒。下学后可以把你染好的纸巾送给你的爸爸妈妈。
五、随音乐收拾材料。
《染纸》中班教案 篇3教材分析:“染纸”就是将吸水纸用折叠、卷、揉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浸、擦、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工具简单,操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创设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
2.了解染纸特点,初步掌握点染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制作能力。3.学会不同的折叠方法,掌握染色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体会互相帮助带来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制方法,色彩的搭配和染色的方法。启发学生表现、创造。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课题字(美丽的染纸)、生宣纸、彩色墨水、毛笔、水、调色盘、抹布、白纸、各种染纸作品、书签、乐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手指操
(二)激趣导入(出示手工扎染衣服)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出示衣服)你们知道这种别致的纹样是怎么来的吗?它是扎染出来的。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印染工艺。
2.说起扎染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据说,很久以前,有个人不小心将衣服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他很懊恼,后来 ……此处隐藏9140个字……过活动了解我国民间艺术悠久的历史,初步感知染纸工艺的乐趣。
2.情意领域: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增加幼儿对色彩变化和创作的乐趣。
3.技能领域:尝试用折叠、浸染的方法染纸,体验不同折法产生的色彩、图案变化,并感受对称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极参与染纸活动, 尝试用折叠、浸染的方法染纸,感受其中的乐趣。
教学难点:尝试重叠晕染的效果,感受深色能遮盖浅色的颜色特性。
活动准备
两种不同的纸张(白纸、宣纸各一张),4—6幅范例,字条,4张彩纸,事先学习几种折纸的方法(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彩色墨水,宣纸,水彩盘,旧报纸,抹布,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 出示纸张导入:对白纸和宣纸进行比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小结:白纸厚而硬,吸水性差,遇水不容易破;宣纸薄而软,吸水性强,遇水容易破。
2.复习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的折法。
二.基本环节:
1. 出示范例:请幼儿观察再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讲解染纸的过程及方法:
(1)先折叠:每折一次都要压平,这样等下染出来的纸就平整,这时候不需要打开。
(2)染颜色:把折好的纸的角或边浸到水彩盘中,想要花纹大一点就在颜料中多染一会儿,想要花纹小点就在颜料中少染一会儿。这时候宣纸里面吸饱了颜料,刚才老师说宣纸湿了很容易破的,要把里面的水分去掉一些,所以把它放到旧报纸里轻轻地按一下就可以。
(3)打开作品:小心地把它打开,按折的顺序打开就不容易破,平放在旧报纸上晾干。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欢快的音乐):
(1)要求:保持地面、桌子、身上干净,可以用不同的折法染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打开时要小心平放在报纸上晾干。
(2)幼儿动手操作:提醒幼儿注意色彩的搭配,使画面色彩明快。同时别让颜料滴下来。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把作品打开。
(4)幼儿可尝试多种折染的方法,感受不同折染方法能产生变化无穷图案的乐趣。并启发幼儿大胆设计折叠方法进行染纸。
三.结束环节:
1. 讲评、展览:
师幼欣赏,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民间工艺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 教师总结
延伸环节:
小朋友们,这些染纸太美了,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他们还有什么用途吗?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挥创意挖掘更多的用途。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节手工制作活动—染纸,是利用吸水性较好的宣纸折叠后再蘸上颜料,然后渗透形成图案。同时以游戏的口吻来调动幼儿学习的欲望,开始我请幼儿动手操作来发现白纸和宣纸的不同并复习几种折法,在以变魔术的方式出示范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染纸活动是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于是把纸的角或边变成了嘴,像喝饮料一样把有颜色的水吸在纸上,要求每张嘴喝的水的颜色都不一样。这样讲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理解,在操作时都能较好地掌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在最后展开时,可能是幼儿有些过于着急导致作品被扯坏。但是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本节课我已经上过很多次了,但是每次上课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就是老师的快乐。
《染纸》中班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巩固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的知识。
难点:
染纸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将教师的四周布置上美丽的染纸,创设出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发现染纸的特点。
教师展示两张染纸,一张是前一节课制作的滴染作品,颜色分布不规律且较随意;第二张是图案、颜色重复且对称的染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两张染纸的不同之处。总结:染纸作品的图形和颜色是对称的,形成重复的美感。教师质疑:图形和色彩的重复效果是怎样出现的呢?
2、探究折法。以组为单位从教室里悬挂的染纸中选一张,分析其折法。每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前演示折法。学生感受不同折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欣赏扎染、蜡染作品,教师介绍其悠久的历史,并引导学生受水与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特点。
4、看书,自学染纸的方法。提问:书上是怎样染纸的?生:将颜色倒入调色盘中,将纸浸在颜色中染纸。总结:这种方法叫做浸染。
5、学生试做。
6、解决在试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问:你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了,需要帮助?生:色彩染不透。中间部分不知道怎样染?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7、第二次制作。
8、学生展示染纸作品。
9、教师展示用染纸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10、总结。提问:你在制作后还有生么遗憾?有什么收获?课后小结巩固前一课所学的色彩三原色知识,通过学生探究折纸、染纸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自主探究发现一些新的好的方法,如运用浸染法时,用废旧报纸吸一下水分,这样能够使色彩过渡的更柔和,也比较容易揭开。
《染纸》中班教案 篇12活动目标
建立对染纸的喜爱。
初步对染纸进行了解。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宣纸、颜料、调色盘、棉签。
染好的纸一张。
活动过程
1、老师这有一张美术作品想和大家来一起欣赏,老师保证你们都没有见过这样的美术作品。
2、你们想不想看看是一张什么样的美术作品啊?教师展示出染好的纸,大家来说说好不好看啊?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什么啊?老师来给你们讲解一下。
3、这是一张染纸美术作品,教师来给你们讲讲染纸的由来,大家要竖起耳朵听好了。
4、老师给你们示范一下染纸的制作过程,带你们看看染纸都需要准备哪些好不好?
5、现在老师教你们学着染纸好不好?教师教大家一步步的去进行操作,感受染纸带来的乐趣。
6、刚才大家每人都进行了染纸,大家说说你们喜不喜欢染纸啊?想不想看看自己染得纸,干了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啊?
7、那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大家表现的好,第一次染出来这么好看的花,已经是很棒了。
8、那我们把自己染好的作品夹在本里,回家给家人欣赏欣赏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