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内容,弄清小山村为什么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朗读,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们砍树破坏环境的行为和后果,认识保护环境的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聊“故事”,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前段时间讲的“卖屁”的故事吗?那还记得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了吗?还想不想听故事?既然大家这么喜欢听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山村曾有的美丽”。
1、这个小山村里到底有什么故事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插图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走进的小山村,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并完成这个句子“这是一个 的小山村。”
2、教师过渡:是的,课文第一自然段给我们具体的介绍了小山村的美丽。
3、请大家轻声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里都写到了哪些事物?(树木、小河、鸟儿、鱼儿)
4、这些事物各自有什么特点?(的小河、 儿、 的鱼儿)
5、指导朗读。(你能美美地把小山村的美丽读出来吗?)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探讨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1、教师过渡:多么美丽的小山村啊,那里有美丽的风光,有清新的空气,有小动物们的欢歌嬉戏??然而好景不长,美丽的小山村却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到底是什么让小山村最后消
失了?(大雨造成山洪→乱砍滥伐→锋利的斧头)
3、人们用这些斧头来做什么?(砍树)
4、课文里的哪句话讲到了人们用这些斧头来砍树?
出示句子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
教师引导:
你从“谁家”、“谁家”、“拎”、“一棵一棵”读懂了什么?(体会人们砍树的随意性。)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吗?
这些锋利的斧头给小山村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房子、家具、浓烟)课文里的哪句话讲到了这个内容?
出示句子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教师引导:你从 “变成了”, “变成了”,“还有”又读懂什么?(体会人们对树木的砍伐到了从“随意”到了“过度”的程度。)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句话?
这些锋利的斧头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东西的同时,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哪些变化?(土地裸露,而且裸露不断扩大)
5、教师过渡:是啊,靠着这些锋利的斧头,人们的生活和生活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正当人们还沉浸在这“美好的生活”中时,一个噩梦正一步步向他们走来,(播放课件),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山村却已经被咆哮的山洪冲得无影无踪了。
“无影无踪”是什么意思?(一点影子,一点踪迹也没有了。形容消失得干干净净。)
课文里是怎么描述的?
出示句子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引读句子
(1)故事已经发生,悲剧已经上演,如果你是小山村里的幸存者,你们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又会是什么滋味?
假如我是村长,我会深深的自责,我会这样说(“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
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用“自责”的语气读)
假如我是砍树大王,我会很后悔,我会这样说(“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用“后悔”的语气读)
假如我是安分守己的阿姨,我会非常伤心和气愤这样说(“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用“伤心”“气愤”的语气读)
(2)看到这样的情景,听到他们这么说,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伤心、沉重等)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小山村里的人们说的?
我想对“村长”说——(表示建议)
我想对“砍树大王”说——(表示谴责)
我想对“安分守纪的阿姨”说——(表示同情)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故事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弄明白“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表面原因:乱砍滥伐
实际原因:破坏环境
2、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读懂了什么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
3、我们的身边有没有类似这样破坏环境的行为?(乱丢垃圾??)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四、作业布置
1、写一封信给破坏环境的人们。
2、办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板书:
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乱砍滥伐
美丽 ——?—→ 消失
破坏环境
↓
保护环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2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斧头、盖房、造犁、不断、减少、扩大、一栋栋、家具、冒出、柴烟、黎明、洪水、何处、包括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防沙固土的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现状。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了解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查阅资料,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背景音乐 ……此处隐藏21860个字……
教学内容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一)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3)指导朗读
(4)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四)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总结
延伸作业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作业请各小组任选其一来完成。
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②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这节课的最后,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途径与方式,鼓励学生探究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课尾,教师并不满足于学习的“无疑而终”,努力使其“疑无穷,疑无尽”,无数问号引研究性学习之路,再一次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创新点)
板书设计
板书:
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能了
(保护环境) 不断砍树
教学体会
本课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通过质疑、讨论、巩固与创新运用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和课文中的知识、锻炼了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