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春》的教案

时间:2024-06-13 21:26:20
《春》的教案合集6篇

《春》的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的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的教案 篇1

【设计思想】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教学经验的核心。在讲授《春》一课时,应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从学生的自学讨论和口头训练入手,分层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学习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主动的想、主动的说、主动的学、主动的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不断尝试与练习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应该把重点放在了整体感知课文、语感的培养和读写结合上,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训练,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把它们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做到学为所用。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都热爱春天,向往春天。这里我用投影给大家展示出一幅春天的美丽画卷,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春天描绘出来吗?(教师多媒体展示)

生:(口头描绘)。

(学生的口头描述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自然的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春》,体会一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板书课题和作者,并用投影出示教学目标:

1、学习细致观察、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2、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

二、学生自学,尝试感知与分析

1、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体会本文的思路。

(范读课文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助于整体的感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出示第一组尝试题,学生初读课文后回答问题,理清思路:

⑴ 全文由几个部分组成?

⑵ 文中哪些词语最能突出盼?

⑶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⑷ 在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在哪里?

⑸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这一组尝试题,能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并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

3、出示第二组尝试题,学生深读课文后分组讨论,重点分析春风图。

⑴ 作者抓住了春风的什么特征?体现在哪里?

⑵ 作者调动了人们的哪些感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⑶ 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运用的最好?好在哪里?

⑷ 在对春风的描绘中抒发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先朗读,再讨论,后背诵。教师加以精讲点拨,并指导本段的朗读。

(学生的朗读、讨论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为读写结合打下基础。)

三、反馈练习

学生分四组讨论其余四幅图画,教师适当点拨,并用投影出示要求:

1、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4、弄清描写的顺序、角度?

5、重点分析写得精彩的一两个句子。

(这是一次集中的反馈,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便于教师查漏补缺,使学生全面、牢固的掌握知识。)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的绚丽画卷,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全文充满着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给人以美的熏陶。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能不能总结出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及时启发后,出示投影。

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倾注感情,选取景物

细致观察,找准特点

调动感官,展开联想

顺序合理,语言优美

(师生共同对所学知识做出归纳,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的思维加工能力,同时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个很好的检验。)

四、限时作文练习

题目:秋

要求:

1、描绘有代表性的一种景物即可。

2、运用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3、字数在150字左右。

用投影出示几幅秋天的图画,供学生参考。

(片断写作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学为所用,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锻炼他们快速立意、构思、成稿的能力。)

【板书设计】

朱自清

总写 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 (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 分写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 生意盎然(新)千姿百态(美)青春活力(力)

《春》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 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

三 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

四 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两课时。

二 以文中春草图为重点,经过老师对春草图的示范讲解和分析,学习春花、春雨图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尾一段的三个比喻句是深化题旨、寓意深刻的一部分,是本文的难点。

本文宜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之外,其他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 反复朗读课文,弄清全文的段落结构,熟悉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

二 精讲“春花图”。引导学生阅读、书面分析“春草图”。略讲“春风图”。 ……此处隐藏15879个字……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景(梳理如下):

①春草图(草报春):a.钻、嫩、绿、满——草;b.坐、躺、滚、踢、跑、捉——人。

②春花图(花争春):a.态:赶趟儿;b.色:像火、像霞、像雪;c.味:甜。

③春风图(风唱春):a.触:抚摸;b.味:泥土气息、草味、花香;c.声:鸟声——清脆、婉转,短笛——嘹亮。

④春雨图(雨润春):a.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b.状:斜织、薄烟;c.景:树叶儿绿、小山儿青、灯、火、房屋。

⑤迎春图(“一年之计在于春”)。

3.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六、再读,体味文中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蕴含着对春来临的无限珍惜、无限喜悦!你能找出蕴含着作者感情的语句吗?(答案不求统一)

七、熟读,品味课文的美点。恰当的词语、优美的句子,都是美点。(学生找出自认为优美的词句加以品析,言之成理即可)

例句:1.“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偷偷”体现不经意间春天悄然而至,写出作者惊喜之情,“钻”突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生命力。)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写出了动态,若用“叫”,只能表现声音。)

3.三个比喻“像娃娃,像小姑娘,像青年”可否颠倒顺序?(不能,不仅写出春的新、美、活力的特点,更体现不断成长的过程。)

八、背诵。美不仅可以欣赏,也是可以积累的。根据板书提示竞背几幅图。

九、小结:春天,在作者笔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正如文中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愿我们珍惜大好年华,好好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用生命的彩笔绘出绚丽的春天。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可在自主学习上创设情境。以整体感知为基础,让学生独立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讨论中发表各自的见解。通过个性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春,从古至今,有多少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美丽的诗篇。竞背、竞唱含有“春”的诗歌及歌曲。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为什么脍炙人口、令人陶醉?

二、配乐朗读(运用多媒体课件)

三、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请你标出起止点,并在下面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动词分别加以概括:

()春——()春——()春(盼、绘、赞)

2.细读绘春部分,说说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四、自主研读,提出质疑。

五、结合学生质疑,组织学生着重讨论下列问题(可酌情增减):

1.作者为什么先写山、水、太阳,而不是一开始就写春草、春花等?(先总括性地写,由大及小,由宏观到微观,符合观察的顺序)

2.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3.为什么不说“小草悄悄地从地里长出来”而说“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

4.为什么说蜜蜂“嗡嗡地闹着”而不说“嗡嗡地叫着”?

5.为什么要用三个不同的喻体比喻春天?

六、朗读训练(学生找出精彩语句或段落有表情地朗读)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读读—说说—写写,本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它的着眼点是“说”和“写”,即应用。“读”是为了“说”和“写”。也许只是一句生动的比喻,也许只是一组富有文采的句子,长期训练,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成

就感:“我也可以写出这么美的句子!”这对他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教学步骤:

一、导入(略)

二、整体感知(略)

三、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说明为什么喜欢。

比如,第1段:用反复手法,描绘出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热切。

第4段:春花图,使用各种手法:拟人、比喻、排比,虚实结合,描绘百花盛开、五彩缤纷的景象。

四、纵观全文,作者描绘春的美丽画卷,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蕴含的感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

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出。比如,第一段:用反复与盼望之切,热爱之深。第四段:用“母亲的手抚摸”写春风拂面的感觉,若是不爱,何以充满感情?课文末三段:三组有力的排比句,写出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用一个成长的过程,赞美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五、你认为应该怎样利用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言之成理即可。例如: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六、出示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一段文字描绘景物,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七、交流评比。

【资料整合平台】

1.朱自清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创作。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其他党派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2.春趣

张峻屹

春天,总是悄然而至的。凛冽的风变得柔和起来,太阳也愈加暖烘烘的。僵硬的土地已变酥变软,向阳背风的墙根或土堤边,枯萎的小草开始长出嫩绿的芽芽。正是在这个时候,你对于古诗中描绘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梦幻般景象,才有真实而深切的感受。

不几日,房前屋后的空地里,村外的野坡上、沟渠边,苦苦菜、燕子尾、大碗花、蒲公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都从土里钻出或白或绿或黄或紫的芽芽,就连土筑的院墙顶部的茅草堆里,也不知不觉地冒出许多绿针来。

村里的孩子们开始活跃起来,整日在野外狂跑嬉闹。玩累了,在避风的土窝窝里,晒着暖洋洋的日头,美美地睡上一觉,也是常有的事。文静一些的女孩和细心的男孩,则喜好挽着小篮,背着小筐,带着小镰小铲,在半沙的土地上,专找草芽草根剜着玩。走一处,挖一处,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不需半日,各色各样的草芽草根就装满了竹篮荆筐。养猪养羊的人家,这些新鲜玩艺儿还可给猪羊增添一点美味儿。

伴随着杏树桃树的花开花落,嫩绿的叶芽缀满枝头。这是孩子们寻找小杏树小桃树最好的时候。在杏树桃树底下,在林间小道上,时常有状如大豆芽的小杏小桃苗,冲破干硬的地面,露出头来。开始,只是粗敦敦似倒置的鱼钩形的或嫩绿或浅红的芽,几天后,便见绽开的带着绛色果衣的乳白叶瓣。再过几日,叶瓣变绿,从叶心长出新的叶芽。发现露芽,立即用小铁锹连同基土一并掘出,小心翼翼地码在小筐里,然后移植到院子里的某个角落。

使用建议:本文可与朱自清的《春》进行比较阅读。《春》侧重于绘景,本文侧重于记趣。前者以描写为主,后者以记叙为主,可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同是写春,你发现本文与朱自清的散文《春》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总是悄然而至的”?

《《春》的教案合集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