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美术教案模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案名字:雪花的联想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经过几学期的学习已有一定的绘画实践经验,对美术课兴趣浓厚。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可是教学内容有许多是纸工,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卫生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学用的资料图片不是很充分。手工课和欣赏课,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每一节美术课都
给学生带来欣喜。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6、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7、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8、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用多种的绘画工具进行创作,描绘生活中的物体,学会在生活中观察美术现象,并能变化形式的表达出来线条要求流畅,色彩丰富,构图饱满,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泼,富有一种童趣。
2、学习用废旧材料、多种材质进行工艺制作,如卡纸、瓦楞纸、海绵纸、废旧纸张综合应用。
3、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及优秀儿童美术作品,并能学会用一些通用美术术语进行点评。
4、在对自然、人文的物件进行观察描绘时,能运用以往的设计知识,有创意的综合表达,并能完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达到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丰富,构图饱满,造型大胆、生动,富有儿童情趣以及创造性。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识图能力,培养良好的动手习惯,以及动脑创新能力,且学生能通过工具及材料的选择,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节约纸张、合理运用各种工具。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表达能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且能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观察动物的花纹,能感悟色彩、线条的变化和丰富。
4、通过中国民间玩具的学习,能热爱民间美术这种形式,且能从中发现美术的元素。
五、教学措施
1.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浅显易学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通过评价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活动名称:蟹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玩玩中,体验各种动态蟹情趣,美术教案-蟹。
2.感受国画的美,理解国画的表现手法,乐意表达表现 。
活动准备:蟹趣图、录像带、不同材料的纸、毛笔、颜料、瓷砖、蟹壳、吸管、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
幼儿欣赏“蟹”的录像,回忆螃蟹的各种爬行动态。
二、运用肢体语言表现
幼儿自由的表现自己所看到蟹的不同动态,体会其中的情趣,幼儿教案《美术教案-蟹》。
三、欣赏画家们的“蟹趣图”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画中的蟹,进一步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
思考:
1.画中的蟹没有画水,为什么能看出它们在游(爬行)?
2.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3.他们是如何表现蟹的色彩的?
四、表达表现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绘画(粘贴、瓷砖画、水墨画、蜡笔画)。
美术教案-蟹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事物的能力。
2、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和技法,表现身边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创作内容、构图安排、画面绘制。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本节课是一节创作课,我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各种美术知识和方法来表现我们身边的生活。内容也不会限制,可以是学校生活也可以是家庭生活,也可以是社会生活。我们要从生活中选取具有典型性,较鲜明的主题。
2、新授:
作品赏析
《农家小院》是一幅版画。画面上是一处幽静的农家院落,简朴的房舍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门前有一盘石磨和一池碧水,几只戏水的白鹅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几分动感。整幅画呈现出一种朴素、自然的情调,很耐人寻味。
《秋叶》是一幅版画,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树林里捡落叶,秋天的树叶,有的金黄,有的紫红,随着秋风飘飘洒洒的落下来。这些叶子无论从外形和颜色上都是非常吸引孩子们,于是他们忙不迭的捡起来,收藏起这美丽的落叶,就是珍藏起一个金色的秋天。这幅画构图饱满,色彩浓重艳丽,是一幅非常生动的儿童画。
《赛车手》表现的是学生们正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只见他们一个个俯下身子,紧握车把,用力蹬车,使人感到这些车子正在飞快的前进,小作者着重刻画了运动员的动态和神情,表现出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这幅画着色爆满,对比强烈,很好的突出了画中的人物。
《喂鸡》是一幅民间剪纸,画面上一个女孩子正在喂鸡,两只大花鸡带着一群小鸡围在女孩身边嬉戏啄米,这幅作品巧妙地运用了剪纸的一些技法,比如细致的刻出女孩身上的花围裙,以及大花鸡漂亮的羽毛花纹,作品非常丰满漂亮。这幅画表现了愉快的乡间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紫色地子托黄色剪纸,呈现出一种明朗、质朴的艺术风格。
《摘果子》是一幅国画,表现得是学生们愉快的课外活动,沉甸甸的果子挂满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小姑娘高兴的摘着,满脸喜色。这幅国画笔墨淋漓,色彩浓重,有一种稚拙天真的趣味。
《天发区》是一幅蜡笔画,作者用蜡笔一丝不苟,不厌其烦的画出一大片高低错落,色彩各异的新楼房,楼房掩映着绿色的草地,草地中间是宽敞的大道,远处有起伏的山脉,小作者满怀激情的讴歌了改革开放后祖国日新月异的新貌,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热烈的感情,这幅画色彩沉着厚重,有一种油画的味道。
《节日的蓝屋》是一幅线描作品,小作者采用了非常细腻的线条,疏密有致的刻画了一个庞大的场景,天空中有飞翔的鸽子,屋顶有飘扬的彩旗,中间部分为新颖别致的房子,构成了这幅画的主题,地面上那茂盛的树木以及活动的人物为画面增加了丰富的情节。这幅画充分显示了作者的绘画功底。
《静物》这是一幅水粉画,它不是靠边缘轮廓线来塑造形象,而是用深浅不同的颜色和色彩的对比关系来呈现物体的形象和立体感,这幅画显示了作者的用色能力。
《小伙伴》是一幅装饰画,小作者运用了民间美术的构图方法,画面充实、饱满、对称,作者以鲜艳的色彩细致的刻画了孩子和动物的亲密关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学习单上的鞋子。
2、可以用油画棒或者其他方式添画花纹。
3、体验绘画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习单、油画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单上的鞋子与自己的鞋子有什么不同。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教师:小朋友们仔细的看一看图画上面有什么?
(2)幼儿观察画面并讲述。
(3)请幼儿观察下自己的鞋子。
(4)幼儿观察鞋子并讲述。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的鞋子是怎么样的,漂不漂亮。
(5)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让小兔的鞋子变漂亮。
2、教师示范填色。
(1)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线条、圆圈、点等)为大鞋填上颜色。
3、幼儿自由填色,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填色时不要将颜色涂到鞋子外面了。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活动延伸:
想一想我们还能用什么方式为大鞋涂上漂亮的颜色。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优美的、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活泼、亲切的音乐情绪。
2.感受春雨悄悄下的意境和种子出图发芽的喜悦,乐意用身体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春雨沙沙》音乐cd,《春雨、雷雨的声音》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1.播放《春雨、雷雨的声音》教师教学资源,请幼儿倾听、比较,找出两种声音的不同。
提问:春雨、雷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谁能学两种不同的雨声?
2.请幼儿完整欣赏歌曲《春雨沙沙》,感受歌曲的特点,理解歌词的内容。
(1)欣赏第一遍,提问: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受?歌词里唱了什么?
(2)欣赏第二遍,提问:“沙沙沙”是什么声音?春雨的声音为什么不是“哗哗哗”或者其他声音?(春雨小,像毛毛雨,声音就轻)
种子在说什么?说话的声音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春雨真甜”?
小结:这是一首优美、轻柔的歌曲。听着歌曲,好像看到春雨在细细地下,滋润了整个大地;泥土里的种子悄悄地钻了出来,伸展、长大,感谢春雨对他的滋润。
3.播放歌曲,请幼儿尝试跟唱。
提问:你喜欢哪一句?能唱给大家听一听吗?你觉得哪个地方比较难唱?谁能帮他唱好这一句?谁能完整地给大家唱一唱?
4.鼓励幼儿自编动作,表现春雨悄悄下的意境和种子出土发芽的喜悦。
(1)提问:想想看,唱这首歌的时候你会配上那些动作?为什么?把你的动作向大家展示出来,大家一起跟着学一学。
(2)鼓励幼儿跟随歌曲录音边唱边进行表演,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活动延伸:
将《春雨沙沙》歌曲投放在表演区,供幼儿继续学唱歌曲进行表演。
1、在绘画、制作“小鸟的'家”的艺术活动中让学生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学生对动物的爱心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通过绘制“小鸟的家”学习如何将画面处理得丰富、具有美感。
结合自然现状,充满想象和创造力地安排画
CAI课件、头饰。
1、(1)提供观察材料,引发思考:
这只小鸟怎么了?
2、谈话引课题
1.出示课题。
2.小鸟的家在哪里?让我们跟着小鸟一快儿去找他的家,好吗?
提供材料,找到小鸟的家。
设问:小鸟的家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出示学生作品)小鸟没有了家,和小鸟生活在一起的其它小动物也没有了家,(出示影片)人类乱砍乱伐、动物们纷纷逃走、森林渐渐消失、洪水、沙尘暴,最后连我们人类都无法生存下去。面对这样的环境,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学生回答。
那么,我们现在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补救?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那么小鸟和小动物们它们喜欢在什么环境里安家呢?(为画面处理得丰富、具有美感作铺垫。)
学生回答。
同学们,你们现在一定很想替小鸟和其它小动物安排一个家,可是怎么做呢?(出示作画讲解)
现在就把你们的想法表现在画纸上,好吗?
对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纠正。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对满意的作品投票)学生谈自己作品的绘画意图。
我们现在帮小鸟和其它小动物重建了家园。(出示图片)森林又恢复了生气,动物们开起了狂欢会,让我们戴上头饰跟着音乐一起唱歌、跳舞好吗?(出示音乐)学生和老师带头饰边唱边跳。
现在我们的心情和小动物们一样都非常地激动,如果让你来替小动物们说一句它们现在最想说的话,你会说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大家都来保护环境,让地球越来越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进行拍摄和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是否能够掌握照相机的基本*作方法,拍出符合采访内容,有初步构图意识的作品。
3.是否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必要的摄影和采访工具,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
2. 学生分组准备采访的内容以及相应的器材。
教学方法:讲授、欣赏、演示、练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做好学生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2)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3)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 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
(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究第二课时学习与制作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
分组合作,讨论节目,分配角色。搜集面具资料(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有创意的面具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面具及节目的设计。
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位要演节目及角色,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讲解面具知识,面具的历史、面具的制作方法。重点讲面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指导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创意的面具。正确引导学生评价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索
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
2、教师总结:看了录像中戴面具表演的节目。我们也要开一场联欢会。要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同学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欢的节目。
3、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a、你和谁一组?b、表演什么节目?c、我演谁?d、角色的性格是什么样的?e、你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
4、请你用形象或语言描绘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请同学查阅有关面具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录像等)
(二)第二课时: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
1、面具知识的介绍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内容应包括:
(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在面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具的功能已不再是祭祀,驱鬼怪,除病魔。
提问:现在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家居装饰、表演道具、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现代面具的了解。
2、教师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步骤。
3、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设计与制作。学生思考:
(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节目的角色。
(三)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
根据上节课制作好的面具向全班同学展示、体验、交流。
1、分别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同时,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每组表演完节目后,给以评价。
3、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4、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