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想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想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想教案 篇1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学习活动,走进同学的内心世界,鼓励同学说出自身的心事,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引导同学认识到应该把家长作为自身倾诉的对象,和家长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拉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们之间有一条沟吗
1、同学们,让我们来听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为何杀死自身的亲生母亲》。
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故事中的主人公徐力写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吧。
3、听了故事和信的内容,你们想说什么呢?
4、你和和爸爸妈妈还有哪些抵触和矛盾吗?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想让同学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明白造成这个人间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和小朋友之间缺乏理解与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学会与家长沟通,对家长和小朋友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我们的心事要告诉爸爸妈妈吗
1、你们有自身的心事吗?都有哪些心事呢?把它写在小纸条上。
2、教师可以把纸条收上来,读一读小朋友的心事。
(教学这一环节时,为了充沛尊重同学,采用不署名写纸条的方法引导同学大胆说出自身的心事,并将同学的心事进行归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问题。)
3、当你有了心事之后,会向谁倾诉呢?为什么?
4、有的同学愿意把自身的心事告诉爸爸妈妈,有的同学却什么也不愿意对爸爸妈妈说,这是为什么呢?(把同学双方的意见分别写在黑板上)
5、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同学认识到:有些事情作为未成年人必需自动控制家长,有些事情告诉家长是对自身有协助的,提高他们对与家长交流这件事的正确认识。
三、情感激发
1、出示一个图案设计:图案由涂实的红、绿、蓝三个圆组成,红色的在上,绿色、蓝色的在下,三个圆交叉在一起。
2、同学们,你知道此图案是谁设计的?表示什么意思呢?
3、此图案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设计的《家长报》的报头,让我们听听他的设计意图吧!
(红圆代表我,绿圆代表我妈妈,蓝圆代表我爸爸。红圆与绿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我爱我妈;红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爸爱我,我爱我爸;绿圆与蓝圆交叉的地方,说明我妈爱我爸,我爸爱我妈!)
4、听了小男孩的设计说明,你有什么想法吗?
5、总结:是啊,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你们长大了,有属于自身的秘密了,可你们和家长之间永远有割舍不了的新情,也永远都有沟通的必要和理由。
我想教案 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6“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思想内容表达清楚,怎样展开合理想象,丰富作文内容的。
2.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习作指导:
一、以谈话、实例激趣、揭题
1.谈话:同学们一定读过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吧!他从小就爱动脑筋想问题,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发明创造了一千多种东西,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要想当大发明家,还得从搞小发明开始。今天,老师就先给大家介绍两位同学的小发明成果。
2.介绍“小发明”。(四川达县赵家镇中心校四①班胡萧艺、刘忠鑫的《单腿圆规真管用》,详见20xx年4月5日《少年百科知识报》)
3.揭题:怎么样,他们的小发明不错吧?你们想不想也发明一种东西呢?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补充
1.先默看书111页习作提示及要求,然后出示要求,全班齐读。(习作要求: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2.自由发言:联系实际,想一想,你想发明什么?
3.小组讨论:你认为写小发明可以从哪些方面写?重点是什么?还应注意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补充小结,并作如下板书:
想象
什么
我想发明……
样儿
重点
实际
用途
三、构思、交流、评议
1.学生根据预习及刚才的学习,具体构思或修改“小发明”。
2.小组交流,推举代表。
3.全班交流。(学生代表作“我的小发明”新闻发布会。)
4.师生共同评议。(台下学生充当小记者,向台上“小发明家”提问或提建议;教师小结,向发布者发“小发明家”卡片,以示激励。)
四、激励性总结
其实,搞小发明就这么容易,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现象,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自己认为较好的解决方案,并付之行动和努力,你的小发明就会成功。如果长期坚持,你当“发明家”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五、课后作文
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按一定顺序,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你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题目自拟,写完后认真修改。
我想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向,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技能,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
2、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进行合理的添画。
活动重点:
让幼儿掌握飞行人的动作特征,并且画出飞行中的人。
活动难点:
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面进行合理的添画。
活动准备:
1、Ppt2、白纸、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听歌曲,(两只小蜜蜂)并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和人物。
师: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这首歌曲中有谁啊?幼:小蜜蜂师:噢!对,刚才我们听到歌曲中的小蜜蜂会怎么样啊?(飞),为什么呢?
幼:自由回答师:那小朋友们,除了小蜜蜂会飞,还有什么东西会飞呢?
幼:自由回答师:小结
二、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
师:好,那现在呢!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图片中会飞的可不是这些小动物哦!认真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提问个别幼儿)
教师小结:飞着的人整个身体是横着的,而站着的人则是直立的。
……此处隐藏1923个字……):1、故事“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森林国王邀请我去参加一个盛大的森林舞会,所有的小动物都会来参加,可是我走着走着我 看见大象,我对大象说,大象伯伯我好喜欢你的长鼻子,我也想有个长鼻子和你握握手。”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我为什么喜欢大象的长鼻子呢?”
“大象什么地方和别的小动物不一样呢?”
“谁能学一学大象怎么用鼻子握握手呢?”
“大象的鼻子可以握手以外还可以干什么?”
二、教师根据故事核心内容进行仿编诗歌第一段。
1、出示图谱观察并理解图谱,和诗歌中的句式。
2、幼儿跟老师一起朗诵诗歌第一段,随后再请幼儿自己朗诵
三、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教师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我们在听故事第二段,引出小猴(出示小猴图片)
我和大象伯伯走着走着,看见树上在掉果子,于是抬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小猴子,它们在树上用尾巴摘果子荡秋千。我高兴的`对小猴说:我想,有条和你一样的长尾巴,想和你一起玩荡秋千。
2、教师根据故事内容提问:我走着走着又看到了谁?小猴它们在干什么?他们是用什么荡秋千,摘果子的?你们能给我学一学它们是怎么用尾巴荡秋千摘果子的么?(我为什么喜欢小猴的长尾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他的尾巴可以荡秋千,摘果子,还可以干什么?幼儿回答。
3、教师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的第二段
教:故事的这一段也有个好听的诗歌,谁能发现,并大胆的把它说出来,教师引导孩子从故事中发现(看见了谁?我想有个什么?和小猴用什么?干什么?)并套用诗歌图谱并运用诗歌中固定句式仿编。教师引导幼儿仿编,教师指导。(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荡秋千)
4、幼儿带动作朗诵诗歌第一二段。
四、听故事,幼儿仿编故事第三段
1.讲述故事第三段引出小鹿(出示小鹿图片)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走着走着有看到了谁?”
“它们在干什么,我又说了什么?”
“他们再用什么东西顶顶牛?”
“请你们来学学顶牛的动作小鹿的犄角除了可以顶牛以外还可以干什么?”
五、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1、请幼儿看图谱朗诵
2、配乐朗诵
六:出示PPT图片,幼儿用固定句式仿编教师记录
出示图片(一次出示)引导幼儿寻找这些动物明显特征及用途,并用固定句式表达(教师记录)配乐朗诵幼儿仿编的诗歌。
七:活动延伸:
幼儿尝试仿编更多的诗句并进行分享。
我想教案 篇7一、组织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都比较常见而又较熟悉交通工具,也比较喜欢玩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为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同时根据《纲要》的理念,让幼儿的“学习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玩中乐,在乐中学”。我设计了这一综合创新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围绕“旅游”这一主题,想象出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而进行交谈和操作的。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围绕“旅游”的话题进行交谈,并帮助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话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
2、通过猜谜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水陆空的各种交通工具,形成交通工具的概念,知道其用途和不同的特征认知。
3、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动手建构各种闪通工具,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各种模型交通工具。
(2)废旧皮鞋盒、牙膏盒、可乐瓶等废旧材料,双面胶卷,剪刀、彩笔或彩纸。
(4)音乐磁带、录音机。
四、活动过程:
1、用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
A(1)猜谜:“身体像条龙,走路轰隆隆,跨大河,穿山洞,呜呜呜,向前冲。”(出示火车)
(2)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B(1)猜谜:“水上一幢房,烟囱屋顶装,有时过大江,有时漂海洋。”(出示船)
(2)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C(1)猜谜:“有人说我象老鹰,我说我像大蜻蜓,请你到我肚里坐,立刻带你去上海、”(出示飞机)
(2)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D 教师小结,初步形成水陆空的交通概念、
(1)提问:水、陆、空分别除了大轮船、汽车、飞机以外,还会有哪些交通工具呢?
2、借助“旅游”的话题,要求幼儿自由组合设计自己想象中的交通工具、(重点指导幼儿围绕“想象”的交通工具而进行操作、)
(1)幼儿自由结合交谈,想象设计什么东西?怎样做?
(2)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设计,要求说话声音响亮,清晰。
3、幼儿操作活动
(1)交代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总结,活动结束
5、活动延伸
听音乐,把自已做的交通工具开到一边进行展览会。
我想教案 篇8这是一在加拿大的留学生写的记叙文。文章真实地记叙了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的两次募捐的情景,以及自己受到的启发教育,说明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是一个人应有的美德。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意识到同情弱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时候,自己也会受到陶冶。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深刻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阅读方法:
采取独立阅读、自主感悟、交流反馈的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
你有困难的时候,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吗?你有什么体会?你帮助过别人吗?有什么体会?学生交流后可导入本科,设问:作者捐了钱,还想对募捐者说声“谢谢”,这是为什么呢?
2默读课文,自主感悟。
(1)让学生认真默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理清全文思路------全文写了两件事,依次是儿童募捐,另一次是退伍老兵的募捐,由此应发了“我”要对这些募捐者表示感谢的心情。
(2)认读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讨论读了这课文的体会,对于如何理解作者要感谢募捐者的想法,教师要做适当引导。
3、交流反馈。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真善美的美好人性教育。
4、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今后该如何去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帮助,或者写几句阅读这文章的体会。
5、检查识字。注意氛的读音,区别与募相关的形近字“幕墓暮”巩固对“募”的理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