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班教案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
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巩固对黄、绿两种颜色的认识。
2、初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难点:初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材料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图形宝宝的家两个。
四、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a)今天老师带来了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宝
宝?它穿什么衣服啊?出示其他三角形,请幼儿说一说。
b)出示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宝宝?它又是穿着什么衣服啊?再出示其他图形,请幼儿们说一说。
二、教师讲解、示范
1、老师想把这些图形宝宝来分一分,我们一起把黄颜色的图形宝宝放在一起,把绿颜色的图形宝宝也放在一起,那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把它们分类的吗?现在老师要把它们形状一样的也放在一起,有谁可以说说老师是怎么分的吗?
2、老师跟图形宝宝们做了一个家|。你们看它们出来玩、忘记自己的在哪里了,怎么办啊?你们想想帮助它们啊?
三、幼儿操作
图形宝宝们为了谢谢小朋友们,它们想和我们交朋友,想
试试我们小朋友是不是每一个都认识它们。
小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能运用语言进行主角间的交往。
2、初步了解扁食的制作步奏,愿意动手尝试制作扁食。
3、在游戏中体验扮演主角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与爸爸妈妈一齐到“小吃店”参观、品尝,并重点观察、记录下厨师、服务员、收银员之间的语言交流。
材料准备:小吃店——增加厨师帽头饰,围裙,扁食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讨论上节课的不足:
模拟电话声:叮铃铃……
师:电话响了,是谁打来的电话呢?(教师假装接电话)
师:刚才我接到一个电话,是小吃店顾客打来的,她说前几天来我们小吃店吃东西,发现我们店里的服务员都没有把餐厅收拾干净,烧烤,卤面吃完都没有及时收起来。期望我们能够改正,那我们的服务员这天要怎样做呢?
幼:要把吃完的东西及时收起来。
师:对了,我们的服务员要及时把顾客吃完的东西收起来哦。
二、谈话引进新资料。
师:这天小吃店的客人实在太多了,老板想请我们去他们店里帮忙,但是他说我们要先学一个本领,学会了才能请我们去帮忙,我们来看看要我们学什么本领呢。(播放扁食图片)
师:这是什么呀?
幼:扁食。
师:原先老板是让我们学做扁食呀,那制作扁食需要哪些材料呢?
幼:扁食皮,肉馅,葱花。
师:原先制作扁食需要用到这么多的材料,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看看我准备了什么材料呢。(出示扁食皮,葱花,肉馅)
师:那我们要怎样把这么多的材料做成扁食呢,我们一齐来看看吧!(教师制作过程边讲解步奏。)
师:我们先把肉馅和葱花放在一齐搅拌一下,在拿扁食皮,把肉馅和葱花包起来,我们的扁食就做好啦,我们就能够去小吃店卖扁食啦。
三、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
师:但是想要去小吃店帮忙,老板有几个小小的要求,小耳朵认真听哦。
1、在服务员会使用“欢迎光临”、“谢谢您”等礼貌用语进行游戏交往。
师:在帮忙的时候时候我们的服务员要有礼貌的接待顾客。
2、能合理运用游戏材料,并在游戏中适时使用。
师:厨师能够自己做扁食来卖。
3、能有序的进行收玩具。
师:下班后厨师和服务员要一齐把店里的东西收拾整洁。
四、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重点观察扁食店幼儿制作扁食的过程。
2、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适当的调整。
3、观察、指导小吃店里各主角之间的互动。
五、评价与分析。
师:下班了,请店里的工作人员把东西收拾整齐,我们一齐回家咯。
师:你们这天玩得开心吗?你这天在玩游戏的时候当了什么主角呢?下次游戏时,我们小吃店还能够卖什么东西呢?
【活动反思】
这次的主角游戏中建立在前两次的主角游戏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首先以接到顾客电话的形式引出上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再次以小吃店的顾客太多,老板需要请小朋友们去店里帮忙,充分引起幼儿的兴趣,以小吃店老板的身份提出要求,让幼儿刚容易理解,从而让幼儿学习包扁食的新本领,让幼儿了解制作扁食的基本步骤并愿意动手尝试制作扁食。在游戏开始时,教师让幼儿自主选取想要当的主角,在游戏中发现幼儿争抢主角,及时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幼儿自己透过石头剪刀布的形式解决争抢,在游戏中,发现幼儿对包扁食很感兴趣,发现幼儿基本掌握包扁食的基本步骤,教师以顾客的的主角与幼儿进行互动,观察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主角的表现,服务员能够尽到自己的职责,顾客点餐之后将菜端给顾客,并且能及时将顾客吃完的东西收回,整理餐桌,厨师则负责包扁食和煮扁食,在游戏中幼儿都玩的很开心,体验到了扮演主角的快乐,透过整个活动分析,整个活动都能够到达活动目标,贴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
但是在游戏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1、教师太过关注于新投放的材料,幼儿在小吃店的各种表现,忽略了其他区域的幼儿的表现(如,银行里面的工作人员,警察局的警察),发现银行里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将钱整理好,银行的设置也不够合理,就应设置银行卡,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随便领钱的,警察没有做到该有的职责。
2、在收拾玩具的时候,时间太过仓促,教师可使用扩音器,提醒幼儿快到下班时间了,让幼儿有个心理准备,在通知下班时间到了,让幼儿进行收拾和整理。
3、教师在与幼儿分享和评价的时候能够让幼儿自己说出游戏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让幼儿加深印象,并提出改善的方案,更能体现以幼儿为主体。
4、教师在准备材料时能够更加形象具体,餐厅里面能够摆放一些牙签,纸巾等等,更加的形象,银行的钱能够用仿真假币进行代替。
小班教案 篇3活动意图:
随着认知水平的发展,和幼儿自我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小班幼儿与同伴、成人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但是,由于他们缺少良好的交往技能,容易发生矛盾冲突,严重时还会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造成负面 ……此处隐藏4698个字……动:
一、游戏:猜声音
放录音,请幼儿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请幼儿辨别汽车、火车、流水、下雨等声音。
二、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先请幼儿敲一敲铃鼓、手铃、三角铁等乐器,记住乐器的名称,然后老师挡住乐器,请幼儿听一听什么乐器在唱歌。说对了,可以请幼儿敲一敲乐器。
三、讨论:我们如果没有耳朵,可以听见这些声音吗?我们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
教育反思:
幼儿积极的说出这是什么声音?帮助幼儿丰富了有关声音的生活经验。
在活动中,通过奖励,幼儿积极的回答这是什么乐器在歌唱,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就可以灵活运用,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前面的两个游戏已为这个问题奠定的基础,从而,使幼儿很快明白了爱护我们耳朵的重要性。
活动五:猜猜我是谁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区分不同幼儿的声音。
2、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准备:小亮片
设计意图:
感知小朋友的声音是不同。
幼儿在这样放松的活动中,会积极的班上的幼儿互相交流,便于幼儿记住每一名幼儿的声音。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
正确辨别不同的幼儿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师幼互动:
一、放录音:请幼儿听一听这是谁的声音?为什么,我们能猜出来这是谁的声音?(小朋友说话的声音。)
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叫什么名字,喜欢什么?请幼儿自由的聊天?
三、游戏:《猜猜我是谁》
1、请一名幼儿趴在老师的腿上,闭上眼睛。
2、请一名幼儿轻轻的走到前面幼儿的旁边,轻轻拍拍他,同时说:“猜猜我是谁?”说完后,快速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请闭上眼睛的幼儿猜一猜是谁在轻轻的拍自己。提示:
这是谁的声音?如果猜对给他贴一个小亮片。在游戏中,注意提示幼儿注意听,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教育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很自由的谈话,从这可以看出幼儿很放松,而且积极的在参与的活动,为下一步的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都想到前面来猜小朋友,加深了幼儿对小朋友声音的辨别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倾听的好习惯。
思维接力棒:
生活中,有许多好听的声音。小朋友,试着把你听到过的好听的声音记录下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小班教案 篇7活动背景:
小班孩子易挑食,很多孩子不吃这不吃那的,连好吃的水果也会挑三拣四。听着家长们无奈的诉苦,我发现幼儿园加餐的水果也会被一部分孩子拒绝。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如何让孩子们爱吃营养丰富的水果呢?一头可爱的憨态可鞠的水果牛无疑会有更大的说服力的,它嗡声说: “请喝杯草莓牛奶吧!”一定会被孩子们笑着一饮而尽的。我们在了解多种水果的颜色、形状的经验基础上,翻开了这本有趣的图书。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书,知道水果、牛奶营养好,爱吃水果和牛奶。
2.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图书内容的理解,激发阅读兴趣。
3.感知画者与众不同的画风。
活动重点:
通过看图书明白吃水果对身体有好处,多吃水果可以不生病。继续丰富关于木瓜、杨桃两种水果的经验。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图画书;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出示图画书P20~21画面(用投影仪),让幼儿观察满肚子都是水果的牛,引起阅读兴趣。设计提问如下:
1.这是什么动物?
2.它的肚子里都是什么?
3.你看看有哪些水果?
4.这只牛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幼儿自由阅读。
1.通过翻阅画面,来预测、感知故事的内容。
2.给一些时间讨论,说自己的一些发现。
孩子们交流着自己的发现:“主人的手臂真长啊,可以伸到大树上......?”“老牛真爱吃!”……
3.欣赏作者汤姆牛的独特画风。
孩子们看到老牛肚皮就会笑,因为可以清楚地知道它吃得是什么水果,吃了几个……
三、师幼共同阅读,熟悉故事内容。
1.教师使用投影仪,孩子翻阅图书,按顺序阅读。
要求阅读时语言神情生动、活泼,力符可爱的画风。现设计提问如下:
(1)“果树林里住着谁?”
教师带着孩子们模仿主人牵老牛上山发出的“踢踏”声及牛的叫声“”……
(2)“老牛吃的是什么水果?”P4~5.
教师带孩子们模仿主人伸长手臂摘西瓜的动作及老牛吃西瓜发出的“咔嚓”声。
(3)“这是什么水果?”P6~7,幼儿看图讨论。
由于我们这个地方没有木瓜这种水果,孩子们只是品尝过,但都不知道它是长在树上的,看到图画后竟都不认识了,纷纷讨论起来:“是苹果吗?”、“是橘子吧!”、“是个梨子!”……最后,他们说:“问问老牛吧!”
于是教师模仿老牛嗡嗡粗声故意含糊不清说:“木瓜”,请幼儿猜测是什么水果?
猜出后,给幼儿丰富关于木瓜的一些知识。如:它是一种南方水果,椭圆形,象梨子,没熟的时候青绿色,熟透了黄色,有的象土头色,所以叫木瓜。
然后大家模仿主人上树摘木瓜,老牛夸张的吃的动作。
(图画中,主人是垂直于树干走上树摘木瓜的,这种违背常规的行为让我们看了就会莞尔一笑,可孩子们却没有发现,可能他们还没有相关经验,也许这就是作者汤姆牛独到的童真表现吧。)
(4)P8~9,见到满树星星,和孩子们高兴唱起《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突然问:“老牛肚子里怎么会有星星呢?”
幼:老牛高兴地唱歌,嘴巴张得很大很大,星星不小心钻到肚子里去了。
幼:星星喜欢老牛,也喜欢木瓜,想去肚子里看看.....
师:“我们问问老牛吧?”然后模仿老牛含糊的声音说“杨桃”,孩子们联系经验猜猜老牛吃的是什么水果?……同时丰富关于杨桃的有关知识。
师:老牛吃的是杨桃,肚子里怎么会是星星呢?
幼:杨桃长的象星星。幼:杨桃就是星星。……
老师切开一个杨桃给幼儿看,同时丰富经验:原来切开的杨桃就是星星状的。
(5)“呼(冷风吹).....谁感冒了呢?”
模仿感冒的喷嚏声...
(6)“大家都病了,老牛怎么做的?”
孩子们模仿老牛送给主人各种水果牛奶:“请喝杯草莓牛奶吧!”.....
(7)“主人好了吗?邻居们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某某喝了西瓜牛奶病好了,某某喝了桃子牛奶病好了……
看着图画中人们都抢着去摘水果吃,孩子们得出结论:大家都爱吃水果了。
文档为doc格式